详细信息

Detailed information

“责任家长”照料生活 今年救助162流浪儿童

时间: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民政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在**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昨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今年天津市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共救助162名流落在本市街头的异乡孩子,除去有亲人来接的孩子外,有56名孩子被护送返乡,有21名孩子滞留在站内。

  叛逆流浪儿怕回家

  位于西青区大寺镇的流浪儿童保护中心有一个宽敞的院子,几栋不高的小楼安静地矗立着。走进楼内,墙上贴着中心近年来孩子们一起活动的照片以及一些卡通人物图片,让这里变得温馨起来。房间里,四周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单人床,几名孩子正坐在床沿上看电视,其中就有贾山。

  “贾山今年15岁,老家大概在河北省沧州附近。他说父亲出车祸死了,母亲老打他,所以他不想住在家里,2007年从老家骑了两天自行车来到天津,刚到天津就被警察发现,送到了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孩子特别害怕被送回家,别人很难从他嘴里套出有关他老家的信息。刚来时贾山很叛逆,问什么都不说,我对他说'贾山,你要是表现好点就能住到自由区了’,孩子听了这句话变得非常勤快,每天抢着擦地,打饭,干零活。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我们确信贾山已改变了顽劣的习惯,就把他安排到自由区。现在他在这儿生活得很开心,经常帮我们干活。”如今,贾山已在中心和其他孩子一样开始学习、生活了。

  “责任家长”负责任

  在流浪儿童保护中心的教室里,老师正在教孩子们数学,“这里的孩子文化程度不同,我们不得不一对一教学。”数学课之后是电脑课,孩子们对电脑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电脑课上,老师主要教给孩子们电脑的基本操作方法。“对于流浪儿童来说,因为种种原因他们过早地失去了家庭和父母的教育,时刻处于危险的边缘。如今,仅为他们提供简单的生存需要远远不够,流浪儿童需要的是家庭般的温暖、父母般的关爱、人性化的保护、实用型的教育。”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中心启用了“责任家长”新型保护教育模式,每名工作人员“认领”1至2名儿童,对他们的生活起居和教育进行照料。这样以家长角色命名,儿童可从“家长”身上获取一种安全感和情感的寄托,借以实施教育的目的,对流浪儿童因流浪而被中断的主流社会化过程的衔接或重塑具有现实意义。

  量身制定学习计划

  今年中心针对流浪儿童的特点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专门聘请大学毕业生和部分志愿者担任授课教师,采取复式混编教育,开展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科普等日常教学工作。

  针对智障儿童较多、智力水平较低等特点,中心特别制定了《智障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责任家长除了每天教智障儿童学习简单的算术、写字外,还带领他们开展户外训练,包括做操、踢球、做游戏等,不断提高智障流浪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彼此团结的精神。中心还将与本市高校的社会工作系志愿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辅导及小组工作,帮助智障流浪儿童启迪心智。“一直以来,为缩短流浪儿童与正常孩子之间的距离,我们都在努力培养他们日后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和资本。”记者 单学熙 通讯员 黄晓莉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版权所有 重庆心智障碍人士综合发展平台 All RightsReserved 渝ICP备18009275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3507号 技术支持:万商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