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庆汇爱 时间:
初衷:为入读普校特殊孩子的家长提供宽松自由的言论空间,交流育儿心得,带来问题,带回方法。
上一期八次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成功为家长们打开交流的一扇门,为家长们营建了一个既能诉苦又能解决问题的地方。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一人讲,大家听,似乎没有搔到我的痒,没能解决我的问题;2、听的时候热血沸腾,做的时候一头雾水。
本期的家长沙龙,继续邀请到重庆**的星奶——沐沐奶奶,为我们带来“陪读要领——适合才是重点”。同时,从这次沙龙开始,我们将推出新的沙龙形式:一个主持人,一个主讲人,参加活动的家长逐个发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真正做到“大家的问题大家解决”。
本期家长沙龙主题:适合才是重点
适合是什么?有效才叫适合,适合才能有效,能解决问题的就叫适合。
沐奶在开场时就给大家分享了一则小故事,是她参加ABA讲座时亲眼见证的一个案例,一个外国老头儿,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教会了一个素不相识语言也不通的小姑娘吐水。在短短的三**钟里,这个外国专家演示了什么叫“适合”,用较硬的长条饼干,教孩子“进-出”的概念,再用半流体果冻,**才用水,一套适合的方法用下来,立刻解决了困扰孩子妈妈一年多教不会吐水的问题。
可能大多数人都喜欢直接拿来用,却忽视了“适合”,例如实施这个方法的人、教具、环境、指令等。当一种方法,在别的孩子身上奏效而对我的孩子不管用时,我们是否从以上几个因素中找找原因呢?
学习——消化——转换——适合
很多时候,不是方法本身出了问题,而在于实施的过程、操作的人、对应的环境等等。
例如,常听到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挺乖的,到了学校或者人多的地方,就H不住了,问及在家里如果不乖家长会怎么样,家长说,瞪两眼或者吼两声,那同样的,在学校你能这样做吗?如果不能,那就说明这个方法用在“家”以外的场所不适合。
我们听讲座也好,听分享也罢,老师们提供的是一种思路,具体怎么操作,还得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
奶奶陪读建议一:两减两放,即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减:减少说教
说教无用,多一些实例操作,让孩子在生活中感知事物的因果关系。
二减:减轻难度
包括认知、学业、技能等,**减轻难度,在孩子踮着脚尖能够得着的地方,我们适当的帮帮忙,让孩子愉快地学习。
沐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能力相当不错,但沐奶对孩子的学业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小学学一点,初中捡一点,高中沾一点。放过自己,坚决不难为孩子。
一放:放轻就重
重提“三色”问题(详见重庆汇爱公众号3月27日推文)
红色问题——影响集体——老师烦——必须要解决,让老师安心工作
橙色问题——影响他人——家长厌——尽量解决,让家长放心接纳我们的孩子
绿色问题——影响自己——同学笑——慢慢解决,让孩子越来越好
绿色问题、橙色问题,都可以先放一放,先重视红色问题,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大事小事一起抓,让孩子觉得你的存在就是管着他,烦着他。适当给孩子一些空间时间,给孩子越来越好的机会。
二放:放低要求
换言之,降低目标,降低你心目中对孩子的期待,尤其是学业方面。学习的过程,是理解、总结、归纳、提炼的过程,这些对普通孩子来说都有难度,就不要再为难我们的孩子了。咱孩子的目标是哪些?生活自理、社会自理、自食其力。每一个大项目涵盖了无数个小项目,这些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奶奶陪读建议二:提升孩子的幸福感重于提升能力
奶奶讲到,大多数的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把“孩子的幸福感”当成目标。“提高能力,适应社会,独立生活……”这是普遍家长心里的期望,这是你觉得的幸福,不是孩子的。
现在国家实施的双减政策,来得太是时候了,尤其是对谱系孩子,简直是福音,让他们的压力瞬间降低N个百分点。很多家长认为,成长了才是有益的,长成了才有幸福感,但我们忽视了一点,成长的过程如果不幸福,那将是残缺的幸福。所以,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快乐,让他们的成长过程必须幸福,把“你想”变成“他想”,切实做到“协助”、坚决不要“硬性要求”。用适合的方法改善你想达到的目标,把提升孩子的幸福感放在**。
形式改变后的功效:共同“诊断”,现场“开方”
本期沙龙形式的改版,立刻取得超好的效果,在听完奶奶的分享之后,现场的讨论氛围非常热烈,以往喜欢默默坐在旁边的家长们纷纷站起来发言,原本应该于11:30结束的沙龙,不知不觉中进行到了12点。其中有两个比较有共性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分享,也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意见和建议。
问题一:
孩子刚入学,常规欠佳,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陪读家长应该做哪些辅助。
来自现场的建议:
1、家长模拟学生,跟孩子一起翻书,一起朗读,一起做笔记写作业,将正确的课堂行为,近距离示范给孩子看。
2、孩子听不懂,切不可当场给孩子讲解,要让孩子学会“听老师讲”,听不懂可以教孩子举手提问,或者课后再单独辅助。
3、即使孩子听不懂,也不要拿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东西给孩子打发时间,要尊重老师。根据孩子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辅助,从简单的知识点开始,慢慢学习跟随课堂。
问题二:
别的同学喜欢“逗”孩子,惹孩子生气然后打人
来自现场的建议:
1、在家模拟故意“逗”孩子的场景,教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不满。
2、陪读过程中,改善孩子所处的环境,减少同学们对他的激怒行为。
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家长沙龙中来,把沙龙当成我们的周末小聚,在这里,我们可以畅聊家庭教育、学校融合、出行就医、购物就餐、青春期发育等等,学校、机构、家庭共同携手,让家长们可以获得更多教育知识和能力,树立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